台灣文組30歲職涯回顧紀錄
我一直都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,也說不上有什麼遠大的夢想,只有覺得什麼什麼好像比較好,但其實也沒有什麼非要不可的東西。誰叫我是雙子座(亂講)。
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不一樣,有些人是愛情、有些人是家庭,像我則是在想活著到底要幹嘛,於是啊我就這樣換啊換的,有時候也有想去的,啊不夠格啊(像我大學的時候很喜歡打電動,四年都在打電動,還以為未來會從事電競相關工作,結果現在也沒那麼愛玩了),有時候則是做一做知道自己不想要,一直在追求與思索到底想做什麼,並且以有不有趣當作最重要的準則,直到我看到一段說法——「追求興趣是很危險的事情,因為興趣會改變,但追求成就感不是,因為成就感是不管你做什麼都可能會有的感受。」
最近剛滿30,也準備步入下一間公司,記錄一下平凡文組畢業生的20s。經歷很零散,曾有人跟我說我把一手好牌玩掉,但生命就是這樣,有人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,有人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,你永遠不會知道另一個選擇會不會更好,抱怨或後悔的時候,還是要繼續往前啊!
給文組的朋友跟後輩們參考,願你在徬徨的時候知道你不孤單。
背景
私立大學管院學士
國立大學商院碩士
沒交換、沒實習
23,本土傳產,業務助理,24k
22歲的時候私立大學管院畢業,在隔年(2014)開始人生第一份正職。其實這次找工作是一次震撼教育,大學的時候像井底之蛙,自認對什麼事都可以侃侃而談而且分析能力強,那麼找工作根本不算什麼,即便薪水低,有成長性就好。殊不知就是一番挫敗,正視自己的實力而且又被家人唸之後就先去上班了 XD。
公司是在工業區的一間醫材小傳產,職務是業務,但其實做的是業助的工作,主管陰晴不定,常跟你說要把XXX放去A,隔天大罵你為什麼把XXX放去A,明明跟你說是B!遇到這種主管可以錄音嗆爆她(誤)。做了兩個月就閃了。
主管在我離職的時候還跟我說了很多她之前的事情,她剛畢業也被資遣過三次(?),説工作就是適合不適合,未必是你不好。像她被裁過那麼多次還是覺得自己很棒。雖然很瞎(你這樣做事當然整天被罵啊Orz),但我必須說經過這幾年,我覺得這是真的,工作做不來未必是你不好。
23,財團法人,採購,28k
在做了兩個月後到大型財團法人單位做採購(約聘),在這邊待了一年,雖然薪水很少,但離家近,過得還滿開心,也有一個很罩的Mentor,從她身上學到不少,在這邊跟至少五百間以上的廠商打過交道,接觸過非常多外部跟內部的人,第一次的社會化也是在這邊完成的吧。
但財團法人前景不佳,尤其這種約聘職更是萬年不會升等,即便主管很愛你也沒什麼用處,還有一堆老人會把事情派給你做。一年聘期期滿後不願續約,就離職了。
如果要在財團法人工作,碩士學歷很重要,起薪跟職等就不一樣了。
24,船公司,櫃務,38k
接著在2015年8月考進最近很夯的貨櫃船公司,大概只待了兩週吧(笑死),發現不是我想要的就走了。(繼續做的話不知道現在賺多少 XD,有認股)
公司招考有除了專業職(法律、會計、資訊)以外其他全部都是同一個營運人員分出來的(業務、企劃、採購、航務、櫃務等等),這也不是按照你的意願分,是公司分的。碩士跟大學起薪一樣,所以大學畢業就來CP值最好 XD。
櫃務主要負責貨櫃調度,比如貨物通常都是由亞洲製造運往歐美,所以會在歐美港口累積大量空櫃,櫃務要計算如何把空櫃以最小的成本(船班、航線選擇等)運回亞洲。
被分到櫃務的我認為這個function的職涯頗受限,除了船公司就沒有這種需求了,不想一輩子待在航運業於是就離職了,離職後全職準備碩士班考試,經過幾年下來,認為在台灣當受薪階級好的碩士學位還是很有幫助。
但我後悔的事情是全職準備碩士班考試,全職準備讓我的履歷有一大段空白期,這段期間在往後的面試是必問題,必須要能有說服力的讓面試官認為你的職涯規劃沒有問題。如果可以重來,我會邊工作邊準備考試。(而且今年股票漲成這樣 XD)
25,國立大學,商學院
我碩士兩年就是跟大學一樣廢了兩年,選到一個念不太下去的組別,在此我強烈建議數學不好的同學們,請不要像當初的我一樣覺得管理/行銷類的課程很廢就不去選(我知道錯了),至少學得到東西!你選一個很數學的課程會什麼都沒學到,但至少再怎樣英文要進步,朋友要交,還有畢業證書要拿到,好嗎?
27,本土銀行,儲備幹部,60k
在教授跟找工作還有年紀恐慌(幹其他應屆生都24還25啊)的夾擊下,最後還是很幸運的找到了一個儲備幹部的工作,但很不幸運的分到了一個不合適的地方,消磨了對這份工作跟這間公司的熱情,最後待了幾個月就閃人了。
不過我還是要勸誡各位,要離職千萬要想清楚,你真的找得到比現在更好的地方嗎?如果可以還是邊做邊找,不要貿然離職,離職會讓自己損失很多籌碼,像我其實就一直後悔離開,在這邊表現很好,後來的工作我覺得明明比這裡難,錢卻比較少,會一直很不是滋味 XD。
27,本土投信,理財業務,40k
從銀行離開後繼續找金融業跟科技業的工作,主要是因為這兩個行業是台灣薪水較好的產業,有面試過研究員的工作,深入瞭解後覺得工作的本質不太合適,本身還是喜歡與人互動,認為做業務也不錯。(偷偷說我剛畢業第一份工作其實有去找理專但沒上QQ)
後來真的到職之後發現自己雖然喜歡跟人互動,但沒辦法接受整天打電話,也不是用全專業的東西服人,而是半搏感情的方式拿到業績,自己不喜歡這樣,在職中的某一天接到電話,發現錄取外商供應鏈相關工作就離職了,待了一個月左右。
但我要說,如果有心從事財富管理類的業務,我認為投信會比銀行端來的好很多,每個月吃龜苓膏很難受的,而投信由於是賺經理費,基本上只要客人的錢一直擺著,你的收入就會一直累積。
剛畢業有心想從事業務的朋友,我會建議就直接去試試看,剛畢業是機會成本最小的時候,發現做不來再轉行至少會更了解自己。像我一直想做業務但後來還是會考慮到很多因素——其他工作的資歷、年紀等,而放棄嘗試。
◎朋友資歷3Y,收入1400–1600K/Y。但失敗的人也不少 XD。
28,外商半導體,供應鏈管理,>60k
這份是我做最久的工作,感觸良多。前陣子拿到兩個新的offer,分別是金融業輔銷跟科技業SCM的工作,猶豫也想了很久,因為我一點都不喜歡供應鏈,我比較喜歡輔銷的工作內容,但最後決定繼續深耕供應鏈管理,正式揮別金融業。
在這兩年也拿到很多其他的offer,像是投顧研究員、民營法金MA、公股MA,最後都沒有去。我想差別最大的還是公司文化,沒有在外商工作過,沒有想過工作可以這麼自由,公司尊重員工,老闆也尊重員工。不過工作自由跟工作量是兩回事就是了 XD。不管是繼續待著或是想走都有很多原因,有機會再分享多一點。
30,外商半導體,供應鏈管理
結論與建議
- 以我的經驗,如果大學學歷不漂亮,補個漂亮的碩士學歷還不錯
- 還是學生的,認真唸書認真參加活動啊
- 如果大學學歷已經能讓你找到很棒的工作,先工作也很好,先工作再去國外唸MBA的人也不少
- 履歷好好包裝,太短或不相關的經驗不要擺
- 多實習,多接觸不同產業、不同function,了解自己喜歡/擅長什麼
- 找你喜歡的工作,但若不知道喜歡什麼,就找你擅長的工作
- 抉擇Offer的時候,除了列出優缺點,最重要的是去假設最壞的情況下,哪個情況是你相較能接受的狀況?以我為例,繼續做供應鏈最壞的情況就是一直加班、薪水上不去、工作又無聊,去金融業的話是整天被罵業績沒達標、被迫兜售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,兩者相較我覺得後者我比較不能接受
- 英文非常重要,要在外商工作就要練到敢講,即便是台商,現在英文面試也越來越多
- 主管很重要,我遇到了很棒的主管,強的主管是你感受得出來的,他如何做事?如何斡旋?面對不懂但又很緊急的事件他怎麼處理?在職涯的前期我認為有個對象讓你去仿效是很重要的
有什麼疑問或是想多了解的歡迎在底下留言
對你有幫助的話也歡迎幫我拍手 XD